Category: 随笔
-
2024年末
二三线小城市出来的人,小镇做题家,做题又做不过人家。 睡到快中午了起来,头发油腻,穿着睡衣拖鞋,一个人跑到楼梯间打开窗户抽了一支烟。 纽伦堡的冬天并不是很冷,没有雪,2024年的最后的一天,人生在经济上别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呼吸着凉丝丝的空气,想着多少该写点什么。 其实写的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作为自己的回忆备忘录。 刚抽烟时有那么点思绪。以下是感悟。 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年轻的时候经历太少,只能字面上理解得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蹉跎,多少领悟了得失的真谛。 世间万物,各自平衡。人生的道路,选择了这一条,便失去了那一条。自己抽烟时候的状态感觉和农民工抽烟的状态有点像。 我就在想,农民工,体力劳动者,他们没有机会选择天天坐在相对舒适的室内,坐在显示前面,动动手指和大脑就能赚钱的工作。但是对现在很多天天坐着工作的打工人,我们自己很早就戏称为搬砖工了,我们与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能与农民工相比并没有多么健康。 我们中不少人在工作几年之后感受到,其实天天在户外,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可能更能感受人生,感受活着的状态。即使是不工作,天天宅在家里的都市男女,每天接受海量的信息,刷着长短视频,看着帅哥靓女直播,蹉跎的却是岁月,他们真正与人接触的少,失去的可能比农民工大哥还要多。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自从我想写故事开始,就感觉那些每天的生活与经历充满不定数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幸福的。工作天天在写字楼的人大多数肯定幸福不起来,他们一个个燃烧着自己,给他人的幸福添砖加瓦,自己却被很多零散的信息淹没。 不成体系,就像我现在的自己,当真正想要干点什么的时候,回想人生,感觉自己最难解决的难题居然是 “干点什么好呢?”。很多小镇做题家最幸福的时候就是高中三年。其实我知道为什么,因为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的琐事,我们是不需要关心的,我们只需要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这个既定的目标可以像西绪福斯推石头一样无意义,但是当我们朝着山顶推石头的时候,当下的我的感受是活着是很有意义的。 无论农民工,码农,还是500强高管,无论我们背景阅历如何,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都是哲学家。这个哲学家的称呼是我个人对哲学一种非常广义的理解。 思考和说话很像,无论多么贫穷,我们都能说话,都会说话。我们都能思考。很多作家和思想的出身对其表达和传播他们的思想非常不利,但是一旦将他们各自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并得到很多人的共鸣,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捧上神坛。那时候,他们年轻时候的一些随笔,笔记,草稿,日记,可能也一起跟着鸡犬升天,广告天下。 这些零碎的文稿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文笔朴实无华,思想纯粹无锈蚀。很大一部分这些人在他们的思想传播开来之前在思想上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他们能用语言和文字,条理清晰,思维缜密的表达他们老早便有的思想之后,他们那些伟大的思考便开花结果了。 当他人能理解并产生共鸣了,这便算是在思想界成了功。假如有那么一个农民工,他在晚上干完活,在简陋的浴室冲了个凉水澡,一个人坐在工地边杂草丛生的被雨水淋湿后还未开袋就结块的水泥石上抽着最便宜的香烟,喝着最便宜的酒,盯着远处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他可能也会感慨人生。他也可以是一个和蔼的父亲,一个温柔的丈夫,他不一定像大多数农民工一样,谈吐粗鲁,言语猥琐。 他可能会看傲慢与偏见,会看百年孤独。鉴于他的出身,他很可能一知半解。可是,即便如此,可能并不会妨碍他构建有他的人生经历相关的思想新世界。待到他日,经济条件改善,活着得贵人相助,他再反复咀嚼过去的所思所想,他脑中构建的世界对大多数人,尤其是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可能是十分绚丽多彩,充满酸甜苦辣咸的新颖的世界。 当下的我觉得,最最最最最幸福的人是能充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人,并且有机会将其思想发表,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的人。 哲学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言语佶屈聱牙,辞藻晦涩难懂。这与哲学思想的深度本身有关系。因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少,所以很难解释给人听。文笔厉害的作家可以用不同修辞手法将我们的无关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世间少有兼通文学的大哲学家。 哲学家大多时候不是是文学家,文学家大多时候也不是哲学家,但是文学家肯定是思想家。哲学家的奇思妙想想要广而告之,便提笔写,可是没有高超的文学笔法,他们的很多思想只能用学术性很高的词语堆砌,诚然,广泛阅读与有理解天赋的人能略懂一二,但要是加持了文学的功夫,那么必然事半功倍。如果一长段晦涩的难懂的观点阐释,可以用比喻,修辞,类比来辅助表达,或许,大多数人都能理解。 由于人类的感性与经历都是相似相同的,哲学必然也没有那么高深,很多哲学思考,通过影视作品的表达, 很多人都能很快理解最深层的道理。 傲慢地,我们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
阅读偏离航向
摇摇晃晃,反反复复,东拼西凑,终于修改好了自己的第一篇口播脚本,别好无线收音设备,调整好完美的自然光,砸吧一口美式咖啡,打开我那熟悉又陌生的相机。 “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圣殿骑士团,阿卡的陷落…”, 重复了不下20遍,有几遍的确可以几乎与脚本相差不大地叙述完一个片段,可是这种意义不大的反复对我这种有完美主义精神疾病的人折磨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我打开油管,打开亚马逊,打开海外拼多多,打开阿里国际,搜索关键字,提词器。 这也是第一次我认识提词器的英文单词teleprompter。 提词器其实被广泛用于全世界的视频广播,其实我们小时候新闻联播结束的时候也能看到幕后有些节目的提词器,包括主持人整理讲稿,那一大摞文字都是提醒口播者及时做出正确反映的内容与指导。 我实在是太犟了,包括以前录制的视频,很多也是信口捻来,虽然在反复ng中把脚本给口输出来了,但是这种对缺少时间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于是我打算转换策略,使用提词器,并将重点放在前期的脚本制作和相配套的内容搜索与素材准备上面。这种思想上的转换让我瞬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内容创作开始充满激情。 虽然内容创作的指导在现下这个时间点随处可见,可我还是需要经过一番折腾才能领会。包括现在比较主流的创作方式是口播加全程利用图片和视频片段来弥补博主不露脸的尴尬,可是我还是想做露脸的博主,老高与小莫这种方式才应该是主流。 说会我想说的正题,除了在一个视频都没做出来就调整了策略以外,我还因为老婆的一句话就暂时性偏离了巷道。 当我订购了提词器以后,反复跟我老婆分享喜悦,以及提词器如何如何好。她总是支持的,无论我干什么事。家里的switch就是她在我失业的那几个月里要我买的,并时不时问我要不要买个PS。当她听完我对提词器的描述后,平静地跟我说,万圣节马上就要来了,可以考虑万圣节主题。 我几乎毫不迟疑地采纳了她的意见,并且女巫,魔法,骑士都都在我对欧洲文化的啃食菜单里面。迟早我开始阅读与女巫,魔法等相关文学和历史。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巫师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即是政治的,也是历史的,还是宗教的,更是文化的,总是民间的。 很多人在关注历史变迁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民间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总想着是精英引导了世界的走向,总是喜欢把普罗大众当成背景白噪声,当成NPC。 这个现象除了在喜爱阅读宏大叙事的历史的人中很常见以外,在进步主义的左派人事中也很常见。他们往往嘲笑右派的人张口闭口帝王将相,充满宏大叙事。但当他们聊起法国大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光荣革命的等等西方现代国际说经历变革的时候却对其当时各自的社会环境,广大市民,农民,贵族,知识分子的状态一无所知,对社会变革的理解肤浅的流于表面。 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本百分百都是真理的书。时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就会在阅读中充满好奇,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接下来要读的书目。 写到此处又发现思维太发散了,总结一下。 思维发散对单独思考绝对是个宝,但是用于与他者的交流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最好的组合是,单独一个人利用发散的思维进行无线联想,事后进行提炼和总结,然后成稿成文成书,与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像我这种在自耕地上在同一个季节什么都种一点的农民必然称为邻人的笑柄。不过我现在属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么,女巫与魔法,我来了。
-
为做读书计划而产生的读书回忆录
当有想做的事情或想要有所进步的时候,会发现时间极其不够用,可是过去刚工作不多久的时候一直有时间来打游戏,而且一天能打好几个小时,为什么现在开始集中注意力了,却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了? 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多的读书经历会发现,不经意间由兴趣驱动的阅读在几个月后有了一定的积累。回头看看,即使是用挤出来的时间阅读的东西也深深扎根在脑子中了。在此处先做一下思绪整理,大致上整理一下过去阅读内容的内容。 没记错的话,是2021年年底开始对希腊神话感兴趣,老婆毫不犹豫就给我买了3本希腊神话入门。由此重启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二段阅读人生(关于第一段阅读精力,以后如果记得专门写一篇文章回忆)。2022年比过去几年多读了很多书,并且关于希腊神话的内容在多出重复阅读,从而发现现代欧美语言的鼻祖拉丁语有很多词汇都是对古希腊语的挪用。2023年由于感觉华人世界大多数人熟知的希腊神话故事繁多但是精简,熟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不熟悉的却几乎无人问津。加上以色列巴勒斯坦又开始打仗,于是开始翻看《耶路撒冷三千年》。 关于黎凡特地区的历史,即使是在欧美日,对其历史耳熟能详的也只是历史政治和战争爱好者。于是我作为当时的一个历史小白,读起来还是很费劲的。在翻看了几个章节之后,唯一比较有印象的就是一下几个点 由于没有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读《耶路撒冷三千年》非常吃力,一开始还热情十足,逐字逐句地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会去查看,到后面基本上就走马观花了。没看几章就弃剧了。看历史类书籍与用新学的外文看外文书很想,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词组短句的积累,在看的时候会时不时地查字典,到后面基本上就看不下去了。但是,初期阅读的几章对我个人来说意义还是蛮大的,他让我对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更确切地说是欧洲的历史,更宽泛地说是世界历史,这些都是后话。 既然开始读罗马史,随手一搜,首先映入眼帘的必然是经典的英国作家爱德华吉本所作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但是基础实在是太差了,也是读了几章读不下去了。于是接着搜索,这一次终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有以为已经到奶奶辈的日本旅居意大利的女士,名叫盐也七生。她的《罗马人的故事》收到的褒贬不一,一说里面错误百出,一说此书是很多人的罗马史的启蒙读物,这些说法在我已经读了一大半的时候由于急着在网上寻求共鸣而看到的书评。我对这两种说法都表示同意。 随着阅读的深入,有了古罗马历史和之前一年积累的古希腊神话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终于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西欧,蛮族人,尤其是日耳曼人,北欧人和高卢人成了主角,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北部各城邦的古代史就是我的下一个追求的目标。到这个时间点我对自己想要和需要阅读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于是,我便开始读德国历史。德国古代史基本上就是中世纪的历史。 德国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的基督教教皇之间的纠葛让刚读完罗马史的我兴奋不已,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由于迫切地想要了解对那些在近代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欧国家的历史,急迫的我于是开始寻早简史,像极简欧洲史,英国简史,德国简史,法国简史等。 中间又穿插着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西亚,波斯的兴趣,又读了几章伊朗四千年。总体来说,后期的知识点偏碎片化,看的历史也组件不成体系,对学习记忆帮助不大,于是有了今天想要整理一下思绪,做一下读书比较的计划,结果整理一下思绪又整理出很多杂乱的回忆,洋洋洒洒写了一气。 看来,读书计划要另成一文了。
-
为什么开始付费经营博客
几天前一个典型的德国夏天的中午,太阳不是很炙热。中午与几位同事在公司后院吃自带的午餐。餐后闲聊,夏天你放假去哪里旅游,我放假去哪里露营。 同事米歇尔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老小伙,聊起他喜欢徒步,走过德国的很多大小山脉。他很喜欢一个人在路上,背着带有帐篷的野营背包,有时候一天能走上三四十公里。午休完回去工作,过了一小会儿,他来到我的工位,给了我一张卡片,一看,原来是他自己的个人博客的小卡片,上面有张徒步的照片和他的网站名,照片应该是他自己拍摄的。这种纸质小卡片在德国有很多大小公司可以制作,相当方便。 在浏览器输入他的网址,进入他的博客主页。可以说是很私人的一种生活记录博客,基本上如他所说,全是他徒步旅行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搭配零星的几张沿途的见闻。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但当他人进入你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还是自己。我本身对徒步并没有极大的兴趣,我对他网站的兴趣在以下几点。 如此,我便开始了我的个人网站博客之旅。 那么既然每时每刻都在付费,为何不将其使用起来。我是一个懒惰的完美主义重度患者,所谓的完美主义,又称为拖延症,她严重阻碍了我的前半生的发展。说句玩笑话,她同时也阻碍了我上半身,当然还有下半身的发展。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运动和健身了。过去的几点,除了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大脑也在和网友的毫无意义的网络建政中消耗其精力,随着岁月的流逝,个人各方面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成长。 现如今搬进城市,家门就是地铁。有一份收入勉强还行的稳定工作,有一个懒惰但是容易相处的妻子,生活多少算是稳定。上个月才新购置了台式机,打算开始进行自我的提升。说起台式机,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二台台式电脑,也是我第一台我自己组装的电脑。 自我提升,意味着我要学习新的内容。但与过去浪费的10年不同,这一次我要输出倒逼输入,因为没有目标的输入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很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这辈子都可能用不到。而输出倒逼输入,在学习上或者获取信息上有了目标和动力,更容易实现。 第一步,写下第一篇博文,无论好坏,想到哪里写道哪里,不要纠结上下文连贯性,语法,拼写,段落衔接等,互联网的世界,内容具有无限可塑性。一个人的独白如果能让千万人产生共鸣,那么它就有价值。 第二步,边写边学习如何用wordpress构建网站,以及如何将内容归置到不同的页面,在这方面,我完全是小白。 在先为下篇文章提个醒。下一篇文章中,我打算初步计划一下的接下来几个月的输入输出,